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健康饮水还需要注意这些
想让喝水有益健康,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喝水要适量
喝水太少导致身体缺水固然不利于健康,喝水太多却也有风险。过去也不乏饮水过多、过快导致水中毒的新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的每日水量1500~1700ml ,每个人身高、体重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酌情增减。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摄入的水分也在每天摄入水分的总量中。高温天气、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消耗量大、排出水分多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水分摄入。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摄入的水分是否适量呢?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小便的频次是个可供参考的指标。英国的膀胱和肠道社区的建议是:多数人每天小便 6~7 次,但如果你自己不觉得困扰的话,4~10 次也属正常。
2、水温不要太高(<65℃)
其实,与其说是“多喝热水”,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多喝温水”,因为高温饮食的热损伤是食管癌的明确危险因素,有大量研究证明习惯高温饮食的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显著增高。
2016 年,由 10 个国家的 23 名科学家组成的工作组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开会评估饮用咖啡、马黛茶和热饮的致癌性。该小组研究了 1000 多项针对 20 多种癌症的研究,认为饮用任何温度超过 65℃ 的饮料都可能对人类致癌,研究结果公布于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
对于日常习惯喝热水、热汤,耐受了高温的人来说,65℃ 或许并不是会让人觉得烫的温度。对这个温度没有概念的人可以用厨房温度计检测一下热水或者热汤的温度,在 65℃ 左右的时候饮下,记住身体的感觉,以后就可以对高温饮食的判断心中有数了。
3、喝饮料≠喝水
当医生和科学家们谈及“多喝水”时,指的是通过日常饮食多摄入水分。一些人因为嫌弃清水寡淡,选择喝汤或者喝饮料补充水分,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增加水分的摄入,但需要警惕液体中其它物质过量。例如汤中的钠盐、油脂等,饮料中的添加糖、咖啡因以及其它食品添加剂等,摄入过多都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4、特殊人群遵医嘱
如果患有限制饮水的疾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某些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妊娠剧吐等),需要遵医嘱根据具体情况规划水分的摄入,不能盲目增加饮水量。
来源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汉语播音:梁晓燕
译播:李文才
编辑:和新艳
责编:忠林邓
审核:邬俊飞
A, we: m nyi< si< TE Ti: Po, tA< Pu